“乡村文旅融合 助力精准扶贫”——南工院商贸学院赴南京市溧水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发布者:商务贸易发布时间:2019-09-24浏览次数:556

20197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周玮副院长和沈新淇老师带领学生赴南京市溧水区开展“乡村文旅融合 助力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溧水区地方政府、商旅集团和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溧水区宣传部张柏生主任、白马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源斌等相关领导和同志陪同并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

首站到达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该处位于溧水区城南新区,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火山岩分布广泛。隋末唐初的杜伏威、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明代王从善等历代名人都曾游历于此并寄情山水。目前,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国家4A级景区,发展潜力巨大。

接下来到访傅家边科技园。该处是江苏省最大的农业科技观光园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溧水草莓的主产区,拥有5000亩的草莓基地,草莓种植户达2000多户,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园,建成万亩梅园、万亩茶园以及千亩桃园、千亩葡萄园等一批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调研小组在访谈“梅乡农家乐”时了解到,该户是傅家边社区最早承接特色餐饮的农户,如今家庭年收入已达30万元左右。近年来,傅家边紧跟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抢抓机遇,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重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生态样板”。

随后,调研小组抵达晶桥镇的石山下村。该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拥有诸多历史和人文景观。近年来,溧水区围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石山下村为试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深入实施农村房屋收储计划,盘活收来的空闲农房,将该处打造成南京首家及规模最大的民宿集聚区,村内的未见山酒店就是当地民居改造为民宿的典范。

最后,调研小组抵达白马镇的红色李巷,参观了陈毅、李坚真、梅章、江渭清等新四军将领的故居,观看了李巷抗战史的视频,聆听了党性教育老师任生安对李巷光辉历史的介绍。调研过程中,白马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源斌向我们介绍了该镇在开展精准扶贫、富民增收、保障农民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近年来,白马镇充分挖掘李巷的红色文化资源,聚焦精准扶贫,针对上洋、石头寨等市级经济薄弱村的现状,大力拓展“文旅农商”融合,做大做强两莓特色产业,石头寨的蓝莓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的典范,黑莓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两莓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户带来年均1.6万元的增收效益,真正实现了乡村文旅融合,助力精准扶贫的建设目标。

当前,乡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乡村发展的核心诉求。为此,溧水区政府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秉持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以一环四片为轴,重力打造无想山南片区、石臼渔歌片区、秦淮源头片区和红色李巷片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乡村创客参与乡村建设,不断丰富节事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和就业保障,努力通过高质量的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脱贫致富。

此次南工院商贸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积极响应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江苏省委员会的号召,通过参与助力高质量江苏实践团队的实践项目,拓展了在校大学生的视野和社会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深入一线,到访南京市溧水区各镇和村开展实际调研和访谈工作,加深了对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全面认知,对文旅融合助力精准扶贫、保障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乡村实践中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报效祖国,回馈家乡,争当返乡创业的新时代好青年。


Baidu
map